信息工程学院召开“赓续红色基因,深挖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专题学习研讨会

文字: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1-04-14  浏览次数: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学习研讨会

如何将思政的“盐”恰如其分地“调味”到工科的课程建设里?4月13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仙林校区德业楼211会议室召开“赓续红色基因,深挖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研讨会,就该问题展开讨论。校“五老”讲师团成员王水汀、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项目立项获得者韩忠愿应邀从自身经验出发作专题辅导。研讨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周亚芳书记主持。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系主任及青年教师参加研讨会。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努力追求、敢于质疑的高贵品质,是我们理工科学子学习的榜样。”王水汀教授强调了课程思政重要性,并基于自己在数学专业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哲学、逻辑学和文学的角度,讲授了如何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文化自信等巧妙地融入到微积分、虚数、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勾股定理等经典原理的讲授过程中。讲到历法方面,王水汀教授信手拈来,“这里可以借用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这也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心系人民、关心人民健康的伟大情怀。”王水汀教授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要做到“三个一”,即一表人才——行为举止,为人师表;一口官话——腹有诗书,言之有物;一手好字——方法得当,匠心独运。

“工科专业的学生,需要树立工程伦理意识,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韩忠愿教授就“工科专业课程如何实现专业思政”作了深入思考,他结合所授的“计算机导论”列举了如何在课程实践中融入“四个自信”:从汉字机械化、计算机化处理中突出文化自信;从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地位、5G技术及其竞争突出中制度自信;从软硬件生态发展和人工智能中突出理论自信;从中外计算机技术发展道路,现代计算机科技发源于西方、普及于西方、受制于西方的语境正在改变中突出道路自信。他认为,工科专业老师要善于发现工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科技与人文结合,专业与思政并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

周亚芳书记在总结时表示,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工科专业课教师要用全视野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努力从“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视野广度、内容热度、融入力度、实践强度、情感强度”等七个维度强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要用巧设计优化课程思政方法,要结合工科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科特色,采用应用案例式、讨论式、融合式、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多元教学法,创新开展课程思政,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与会教师认真聆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大家在会后集中观看了党史学习教育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第十五集。

(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