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展”
展览现场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结合本学期的实践教学,在仙林校区图书馆展览厅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展”。
本次画展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以党史中的标志性事件为素材,通过篆刻、书法、绘画等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的光辉时刻,画龙点睛般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同时,本次画展也是依照学院制定的“一主多辅的模块教学法”,秉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谋划、一体考核的原则,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据指导教师李飞介绍,学生的作品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史编年记事的方式来呈现,内容涵盖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画展分为“开天辟地·红船起航”“百折不挠·长征路”“沧桑巨变·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奋斗新时代”四个主题,共计100幅美术作品,全方位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丰功伟绩,从多个角度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参观作品展后表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此次以党史为题材的美术创作,礼赞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展开党史叙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悟了党的百年风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领略到了信仰之美,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很好范式。他希望在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要多渠道、多方位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元素相融合的路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善于发挥艺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形成“艺术+思政”的格局,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润心”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翔表示,作品各展其长,创意新颖,风格多样,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展示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将建党100周年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打造了思政课的特色品牌,让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帮助和带动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