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6/9B/63/53276FC8C109CF70786E033B1D0_28E0FC3C_B8454.png)
《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
![](/__local/3/F1/6E/D2CF54FF061720C6623A924DDC4_366E8B8D_A8822.jpg)
四位研究生采访郭俊大师并合影(自左到右:岳伟琪 沈慧 郭俊 肖妍娜 张奕 朱光耀)
![](/__local/C/CF/A6/516D54C20FFEFEFC4FADF718F67_B1D64BB4_FA5DA.png)
管老师采访俞征智(中兴源原总工程师)
近日,《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南京市档案局和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牵头,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管静执行编著。19级硕士研究生朱光耀、张奕、沈慧、岳伟琪四位同学参与了该书的编写,通过对老一辈从业者的访谈口述、影像、文字、图片采集等记录方式,较为系统、完整的呈现了近现代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发展历史的口述档案,留下了一段真实而鲜活的行业记忆与细节,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该项目开始于2019年夏季,受南京市档案局和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委托,艺术设计学院管静老师开始了该书的策划与编写。
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是南京乃至中国典型且高规格的手工艺代表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有着重大的文化历史意义。参与编写的同学们的初步工作是从受访者的录音中提炼出准确、有用的相关信息。由于受访者口述中的专业名词较多,工作内容相对繁琐,这让同学们在工作推进中感到困难重重。为此,管静老师带领大家实地了解云锦的分类、特征、织造的原理和背后的故事,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与内涵以及这次项目的重要意义。
在逐渐熟悉“南京云锦”相关知识与背景后,同学们开始了更多的阶段性工作:确定访谈对象、草拟访谈提纲、采访相关从业人员、整理访谈录……在接触到更多的南京云锦传承人和老一辈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之后,同学们逐渐被他们对南京丝织业的那份质朴与赤诚所打动。
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对南京云锦大师郭俊老师的采访。“身材修长、齐肩白发、‘仙风道骨’”是朱光耀同学对郭老的第一印象。这位“自带仙气”的老人讲述了从与专业美院擦肩而过,到因为经费问题离开云锦研究所,再到随南京云锦极致精华馆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经历……兜兜转转之间,郭俊老师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带着对“南京云锦”执着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中国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是不容易的。幸好有管老师这样切实参与非遗项目的人,让我们能够了解这项传统文化的瑰宝,了解云锦与南京丝织业过去的岁月。”沈慧同学感慨道。
艺设研究生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完成了对郭俊、余春兰等老师的口述采录工作,并配合管静老师与肖妍娜老师完成整理编写俞征智、王道惠、邬悉尔、徐凤梅、俞永晨、周双喜等几十位老一辈相关从业者的访谈文字编采工作。历时近两年,《南京云锦及丝织业口述档案》终于面世,通过近现代“南京云锦”亲历者和见证者的口述,将这段历史更加生动地呈献给民众。
“很幸运自己能有这样一次宝贵经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感谢每一位书写云锦锦书的匠人,也感谢每一位帮助云锦‘复活’的艺术家与学者,愿云锦故事可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朱光耀同学谈到这次编写工作的经历时说道。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