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外语课程思政暨专业建设研讨会

文字:外国语  发布日期:2021-12-06  浏览次数:

12月4日至5日,外国语学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锤炼意志,浸润心灵”外语课程思政暨专业建设研讨会。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勇彬致辞,多名国内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作主旨报告。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骏主持。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会议。

孙勇彬院长致辞时表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的要求,外语课程思政是学院培养外语人才的关键。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可以进一步凝聚智慧、发展共识,就外语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进行交流与互动。

此次研讨会以外语课程思政与外语专业建设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们就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实施路径、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让课程思政浸润学生心灵。

12月4日下午,孙勇彬院长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近年来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杨金才教授提出外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并融入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之中。范祥涛教授提出教师要贴近实际设计教学,鼓励同学们勇于担当,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张海榕教授表示课程思政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诚实守信和历史担当。陈世华教授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是践行“思政进课堂”的有益尝试。徐琴芳教授详细介绍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明确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12月5日,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提出思政要顺势而为,既体现思政又融合专业,“两张皮变一张皮”。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陈春华教授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材料的选择上,以固定教材加上新闻音视频的教学方式,通过思辨英语教学八项原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提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应融入国标践行之中,其根本任务是要保障育人、育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社会融合与引领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课程思政也可以反向推动外语专业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克东教授探讨了不仅要训练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和学术能力,还要教育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四川大学王欣教授从课程思政实施的角度、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过程中,各门课程应互相补充和渗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文科理念,实现价值引领,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国防科技大学李战子教授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价值观话语的呈现样式,提出跨文化交流课程思政应聚焦价值观话语在后疫情时代话语博弈中的不断变动,同时需要强化中国声音,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教授从网络化时代、技术发展的角度,主要谈论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改变课堂、改变教师以及改变学生,提出新时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要适时转换,教学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也要与时俱进。

(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