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D/83/3E/A90754B4FC33BBA3BD3B7AA7B13_AB7BF0CB_53F89.jpg)
经济学院学子用名画模仿秀度过一个别样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博物馆藏品的认识和思考,经济学院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主题,以走近名画、致敬经典的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博物馆名画模仿秀活动。
“这幅画名叫《抱银鼠的女子》,是达·芬奇15世纪末创作的一幅木板油画,收藏于波兰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真的好高贵沉静啊!这只小银鼠也是栩栩如生。”“这幅画我知道,是蒙克的《呐喊》,他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同学们积极响应,或单独、或组团选定名画,了解作品的画作内容和创作背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做道具,模仿名画中人物的形态,拍摄出了一张张脑洞大大、富有创意的名画模仿秀。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的画中晚霞弥漫、夕阳沉寂,妙龄少女着粉裙,扶栏杆,眺前方,同样的静坐远眺,不同的心绪思索,都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半闭的双眸、轻握的双手,蓝色披肩、浅黄头巾,同学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就拍摄出了《祈祷的圣母》中宁静安和、善良美好的氛围。一方黄色头巾、一副珍珠耳环,寥寥几个物件,完成了对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模仿,少女的宁静恬淡、温和似水跃然纸上。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是毗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同学们结合自己对名画和生活的理解,探索、改造和创新出名画的“新篇”,不管是神情、服装、背景还是道具都让人耳目一新,在模仿名画的服饰、动作、表情、道具、背景、色彩和拍摄角度中品味经典艺术的魅力,向美术经典致敬。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