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干部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文字:各学院  发布日期:2022-09-09  浏览次数: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在北师大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该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干部师生高度关注,纷纷通过多种方式热议回信内容、学习回信精神。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 杨智华: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信中传达的节日祝福和殷切期望,于我是鼓舞,更是鞭策。历经9个月备赛,我很荣幸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唯有在精进学识上孜孜不倦,在教学形式上与时俱进,在课题研究上攻坚破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我们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持续聚焦教育教学创新,贯彻立德树人新要求,把握“四新”建设新范式,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

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韩中: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恪守教育初心,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事业和追求,要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无止境,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内涵,精通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不断推进数字化学习,持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师必须心怀仁爱之情,以“真心、真诚、真情”来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位学生,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思学生之所虑,教学生之所需,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财政与税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 余泳泽: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鼓励他们毕业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教育是立国之本,用教育给贫困地区“造血”比其他扶贫方式更持久、更有效,将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县倾斜也是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一步。“优师计划”将青春血液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仅为区域教育平衡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也激励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与信念。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担当着教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继续以赤诚之心投入科研创新事业,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科教融合、教学相长、服务国家。我们必将不负重托、勇担使命,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为行业培养德行兼备、思想端正、专业过硬的青年人才。

会计学院青年教师 许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好老师的基本素质。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荣霞:以支援偏远地区小学教育,长期扶持留守儿童并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为目的,公共管理学院阳光公益支教已走过12个年头,足迹遍布新疆、安徽、贵州、甘肃、江西、湖北等地。在支教实践中,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体悟山乡巨变的魅力画卷和祖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如果这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青年学子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理应主动投入到祖国乡村振兴事业中,关注民情、体验民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进行接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老师,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通过暑期支教等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青春在奉献的接力中绽放光彩。

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 刘芳: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立志高远,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勉励与鼓舞。我们将秉承总书记回信精神,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李骏: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让我回忆起我的师范岁月。我曾于1995年和2002年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今时今日,我始终感恩自己的师范岁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尽管未做大官、未赚大钱,但内心充实。除了培养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并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送到教师的岗位上以外,我们还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以及易地扶贫安置点“四点半课堂”建立了长期合作,优秀校友在那里设立了“支教基金”,每年我们源源不断地寄送学习用品与物资帮助贫困学生。“将良好的教育资源传递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作为师范生的情结与梦想,也是当下外语人的时代担当。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杨俊: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心情十分激动,令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全文虽然仅有302字,但是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必将激励全国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祖国伟大教育事业,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更大贡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更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面对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需要人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立足国情建立自主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握时代机遇,勇担时代重任,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做学生的品格塑造者、知识传授者、思想引领者,培养造就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教务秘书 焦媛: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既是对全国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勉励,也是殷切期望。回信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表、答疑解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标准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有力鞭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才能立德树人,才能育得国之栋梁,桃李芬芳。回信将激励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努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学院数统2001班 桑海瑞:奋斗锤炼本领,磨砺增长才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期盼,勉励青年学子们通过课堂与实践增长学识、开阔眼界、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学院青年团干,我们更应当深入学习知识技能,以专业优势投身到祖国事业的建设中来;勇于探索实践,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担当大任;坚定理想信念,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经济学院经济2101班 陈文萱:百年来,无数的中国青年以青春铺路,用理想架桥,在接续奋斗中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朝气活力。“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过去的荣耀皆为序章,未来需要我们在继往开来中绘就新的华章。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人更多的挑战,我们生逢盛世,得遇良机,更应当从青春前辈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刻苦学习,砥砺品格,知行合一,以生力军的姿态投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财政与税务学院税收2102团支部书记 刘一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勇追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做到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祖国,不负人民,在日常学习与学生工作中,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作为学生干部,我们不仅要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更要做到以行动践初心,用实干担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群众需求,配合学院、学校开展日常工作和学生管理,确保将实事做实、好事干好,不断增强同学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金融学院金融1905学生 陈芸惠: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既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望,也向所有新时代青年学子们发出了号召:扎根基层,勇于担当,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三年前,我从乡村小镇到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求学,人生路上师恩难忘,家乡的教育资源蓬勃发展,这些改变的背后,是无数甘于奉献的老师们用双手托起小镇学子的美好明天。作为新时代财经学子,我们将秉持“自谦 自信 务实 超越”的校训精神,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的事业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书写当代青年的青春篇章。

金融学院专硕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 张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时所言,通过课堂学习和支教实践,既能增长学识,又能开阔眼界。得益于在本科生涯中的宝贵实践经历,让我作出了继续研究生深造的人生选择。我深深地明白,只有通过现在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增长专业本领,才能应祖国之召唤,为人民之所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阳光公益支教团队志愿者 范成功: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今年暑假,我有幸作为学院阳光支教团队的一员,去湖北省麻城市宋埠小学开展暑期支教。初到校园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并不落后,但是优质教师资源的缺失成为一道难题,也因此我们的到来令当地居民十分感动。我们究竟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希望他们能走出去,去见识更大的世界,也希望他们热忱地爱着这片土地,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支教时光一晃而过,但心中的那团火仍在炽热地燃烧着。希望毕业后能有更多机会去帮助他们,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参与祖国中西部地区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1901班 苏元智: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深深扎根于思想和行动之中,持续修炼个人品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基层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挑起振兴重担,作为一名大四学生,选择职业时,我将用青春行动向党和人民汇报,在奉献中砥砺前行,在实干中铸就担当。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2201班 彭晓宇:作为刚入学的“萌新”,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嘱托,牢记“自谦 自信 务实 超越”的校训,珍惜这美好的四年时光,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认真做好大学生活规划,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快乐并充实度过大学岁月,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艺术设计学院“艺”同行支教队成员 王政博: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不仅是对他们寄予殷切的期望,也是对有意向或是已经实践在教育队伍中的所有人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作为“艺”同行支教队的成员,我切身体会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投身教育工作时付出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幸福。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殷切期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作为学生的我也会更加尊重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期待有朝一日也能投身教育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学院)

版权所有  九游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