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教师们在线授课讲战“疫”
战“疫”在线,停课不停学,外国语学院结合疫情开展教学,将防疫知识带到线上课堂,科普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做到防疫学习两不误。
上课不忘讲战“疫”。为了学生安全返校学习,外院老师们的在线课堂也好不松懈,早早地就做起了准备工作。凌燕老师在“法语时事阅读”中讲起了多种类型的“口罩”用法语如何表达,顺便普及了一下科学知识,同时还通过一篇国家元首演讲稿分析疫情期间解除隔离的利与弊,使大学生们对特殊时期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认知。白天老师则给学生们阅读了4月6日英女王伊丽莎白的战疫演讲《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回来的,我们将会重逢》,在和大学生们一起分享纯正英式英语的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互相关爱、鼓励的美好。
晨读晚颂谈战“疫”。外国语学院有一项优良传统“晨读晚颂”,大一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早晨6:50和晚自习都会进行朗读活动。而在疫情期间,这项朗读活动并未停止,由青年教师胡阳带领大家开启“云”阅读模式。“开始前,我安排好了时间表以及每次早读课的材料包,一对一发给各位同学,虽然形式发生了改变,采用了语音通话的方式进行线上交谈,效果却丝毫不减,加量不加价。”胡阳老师告诉记者,每一次的材料主题都是精心挑选的,新颖且符合时代热点,如就疫情发展准备的相关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在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以往面对面、一对一指导也变成了单独的15分钟通话,胡阳老师细心聆听,帮同学们准确指出发音的不足,剖析问题所在。
支部学习也战“疫”。近日,外国语学院党支部探讨起了科技或日常英语的误译误用。教工支部书记陈芙蓉谈到爆发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就造成了歧义,并不表示这一流感在西班牙爆发,而是一种世界性的灾难。党员蒋颖异说,英文的误译也会带来人身安全问题,例如“流感”和“感冒”的翻译,科学证明,流感并不是感冒的一种,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流行病,英文单词也不同,前者是Influenza,后者是Cold。但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因为两者都有发烧的症状,所以就将前者翻译成了“流感”,这一翻译导致了国人对流感的不重视,认为流感就是感冒的一种,但其实它是会危及生命的。蒲婧新老师谈到中英文应用也很有趣,当我们交谈时如果对方说到自己身体不好,通常我们会安慰对方“别担心”,但是在英文中,绝对不能说“Don’t worry”,这样对方会认为你完全不关心他的身体。
(外国语学院)